第一步是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第二步是開放沿海港口城市。第三步是建立沿海經濟開放區(qū)。第四步是開放沿江及內陸和沿邊城市。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發(fā)展對外經濟關系始終要堅持的原則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1.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邁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第一步。鄧小平評價經濟特區(qū)“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p>
2.開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開放城市是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結合部,是對外開展經濟貿易活動和對內進行經濟協(xié)作兩個輻射扇面的交點,它直接影響全國改革開放形勢的發(fā)展。
3.建立沿海經濟開放區(qū)。沿海經濟開放區(qū)指我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qū)(閩南金三角)以及遼東半島、膠東半島、環(huán)渤海地區(qū)等沿海地區(qū)。
4.開放沿江及內陸和沿邊城市。沿江開放對于帶動整個長江流域地區(qū)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對于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起了巨大推動作用。
經過多年的對外開放的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和完善政策,我國的對外開放由南到北、由東到西層層推進,基本上形成了“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沿江和內陸開放城市——沿邊開放城市”這樣一個寬領域、多層次、有重點、點線面結合的全方面對外開放新格局。
感謝閱讀,以上就是對外開放格局形成過程的相關內容。希望為大家整理的這篇對外開放格局形成過程內容能夠解決你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