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出來后,最大的變化就是取消了文理分科。理論上來說,取消文理分科,大家的選擇就更多了。但綜合考慮到大學專業(yè)的要求,就會發(fā)現新模式下,各個科目對高考的影響并不一樣,因此實際上,每個科目在高考中的地位也發(fā)生了變動。
目前來說,當文理不再分科時,即開始實施新高考。而新高考對于下列三種學生是不太友好的。
1、數學不好的人
高考改革后,除了增加選科外,高考數學也不再分文理兩類;且數學將成為所有人的統(tǒng)一高考科目,參考人數也將大大上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數學不好的學生參加新高考比較吃虧。
2、部分選文理混合組合的學生
為什么只說部分呢?因為高考選科就是為了豐富學生的自主選擇,一些文理搭配的科目組合都能滿足部分學生的需求。但另一方面,有些學生會因為科目的賦分特點而進行“無腦選科”,最終選出一些奇怪的組合(如:史化生);而這些組合專業(yè)指向不明,學科間無法較好地銜接。所以,學生若如此選科的話,勢必會對個人的長遠進展造成不利后果。
3、沒有一定專業(yè)方向的人
新高考給了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方向的機會,且一般都有多種選科組合。在此情況下,學生需要比在傳統(tǒng)高考時具備更為清楚的專業(yè)目標。如果一頭霧水地進行選科,對自己的專業(yè)進展極為不利;且反復更改選考科目,也將對高考產生不良影響。
文理不分科最應小心的盲點1.科目專業(yè)不對口
如果說哪個科目對應的專業(yè)最多,那絕對是物理。以前各大高校招生,都是分文理,現在則是看學生選擇的科目。那些名校的各個專業(yè)所要求的科目都已經發(fā)到了網上,學生可以在學校的招生章程以及相關文件中了解到具體信息。不同學校要求的選擇科目可能都不同。舉個例子,比如A大學的機械專業(yè)要求學生必須選物理,B大學的機械專業(yè)可能就是要求學生必選物理和化學。即使是相同專業(yè),要求的科目也都可能不同。所以學生如果有堅定的學校和專業(yè)目標的話,最好提前了解一下。不過,就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只要選了物理這一科,基本上90%的專業(yè)都可以選。
2.科目傾向搖擺不定
對于學生來說,越早確定自己的選擇科目,自身的優(yōu)勢就越大。比如學生有四個選修科目成績都很不錯,但是在這個時候,就要有目的的傾向自己的所選科目。舉個例子,假設學生的物理和歷史都很好,而他所在的省份又是3+1+2的高考模式,那么就要早早打定主意,選物理還是歷史,因為3+1+2高考模式中,物理和歷史只能必選一科。固然,傾向不代表放棄,只是學生要把精力盡可能放在所選重要科目上,畢竟高中三年都是為了高考服務,學生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要把功夫花在刀刃上才行。用曾經班主任的話來說,高中學習時間中,只要無益就是有害,雖然話的程度有點重,但道理就是如此。
來源:高三網
能發(fā)現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相信通過文理不分科什么人吃虧 選科要注意什么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