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一本到99热免费,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三区,精品国产综合二区亚洲,性欧美黑人性视频在线

    <sub id="qk7nk"><ol id="qk7nk"></ol></sub>
  1. 
    
  2. <legend id="qk7nk"></legend>

    <legend id="qk7nk"></legend>

    您的位置:首頁>大學生活>

    2021年甘肅中考模擬考試試卷物理(2022甘肅高考物理沖刺試卷及答案解析)

    大家好,小高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2021年甘肅中考模擬考試試卷物理,2022甘肅高考物理沖刺試卷及答案解析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選擇題:本大題公共8小題,每小題3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其中1、2、4、6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3、5、7、8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1.物理關系式不僅反映了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也確定了單位間的關系.現有物理量單位:m(米)、s(秒)、N(牛)、W(瓦)、C(庫)、A(安)、Ω(歐)和T(特),由它們組合成的單位與電壓單位V (伏)等效的是( ?。?/p>

    A.N/C B.C?T?m/s C.T?A?m D.

    2.如圖甲所示,兩物體A,B疊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對A施加一水平力F,規(guī)定向右為正方向,F隨時間t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兩物體在t=0時由靜止開始運動,且始終保持相對靜止,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第1s末兩物體的速度最大

    B.第3s內,兩物體向左運動

    C.第2s內,拉力F對物體A做正功

    D.第2s內,A對B的摩擦力向左

    3.如圖所示,六個點電荷分布在邊長為a的正六邊形ABCDEF的六個頂點處,在B、F處的電荷的電荷量為﹣q,其余各處電荷的電荷量均為+q,MN為正六邊形的一條中線,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p>

    A.M,N兩點電場強度相同

    B.M,N兩點電勢相等

    C.在中心O處,電場強度大小為,方向由O指向A

    D.沿直線從M到N移動正電荷時,電勢能先減小后增大

    4.如圖所示,勁度系數為k的彈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上端與一質量為m的小球相連,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用力F將小球緩慢上移,直到彈簧恢復原長.然后撤掉該力,小球從靜止開始下落,下落過程中的最大速度為v,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的速度最大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零

    B.撤掉力F后,小球從靜止下落到最大速度v的過程中,克服彈簧彈力做的功為﹣mv2

    C.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時,小球的加速度為零

    D.小球緩慢上移過程中,力F做功為

    5.宇航員在某星球表面以初速度2.0m/s水平拋出一物體,并記錄下物體的運動軌跡,如圖所示,O點為拋出點,若該星球半徑為4000km,萬有引力常量G=6.67×10﹣22N?m2?kg﹣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4.0m/s2

    B.該星球的質量為2.4×1023kg

    C.該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為4.0km/s

    D.若發(fā)射一顆該星球的同步衛(wèi)星,則同步衛(wèi)星的繞行速度一定大于4.0km/s

    6.圖甲所示為驗證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實驗裝置,與電源連接的線圈Ⅰ中的電流i1按圖乙所示的規(guī)律變化,電流i1在線圈Ⅰ的 內部產生變化的磁場,該磁場磁感應強度B與線圈中電流i1的關系:B=ki1(其中k為常數).線圈II與電流傳感器連接,并通過計算機 繪制出線圈II中感應電流i2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若僅將i1變化的頻率適當增大,則能正 確反映i2﹣t圖象變化的是(圖中以實線和虛線分別表示調整前、后的i2﹣t圖象) ( ?。?/p>

    A. B. C. D.

    7.如圖所示,空間存在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E和垂直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B,在豎直平面內從a點沿ab,ac方向拋出兩帶電小球,不考慮兩帶電小球間的相互作用,兩小球電荷量始終不變,關于小球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沿ab,ac方向拋出的帶電小球都可能做直線運動

    B.B若沿ab做直線運動,則小球帶正電,且一定是勻速運動

    C.若沿ac做直線運動,則小球帶負電,可能做勻加速運動

    D.兩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均保持不變

    8.如圖所示電路中,電源E的內阻為r,R1、R2為定值電阻,R0為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各電表均為理想電表.已知r<R2電阻R1<R0.閉合開關S,當滑動變阻器的滑動觸頭P由變阻器的中點向左滑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p>

    A.電源內阻r消耗的熱功率先變大后變小

    B.電源的輸出功率先變小后變大

    C.V1的示數先變大后變小,V2的示數先變小后變大

    D.A1的示數不斷變小,A2的示數不斷變大

     

    非選擇題.

    9.某同學找到一條遵循胡克定律的橡皮筋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設計了如下實驗:

    (1)將橡皮筋的兩端分別與兩條細線相連,測出橡皮筋的原長;

    (2)將橡皮筋一端細線用釘子固定在豎直板上A點,在橡皮筋的中點O再用細線系一重物,自然下垂,如圖甲所示;

    (3)將橡皮筋另一端細線固定在豎直板上的B點,如圖乙所示.

    為完成實驗,下述操作中需要的是 ?。?/p>

    A.橡皮筋兩端連接細線長度必須相同

    B.要測量圖甲中橡皮筋Oa和圖乙中橡皮筋Oa、Ob的長度

    C.A、B兩點必須在同一高度處

    D.要記錄圖甲中O點的位置及過O點的豎直方向

    E.要記錄圖乙中結點O的位置、過結點O的豎直方向及橡皮筋Oa,Ob的方向.

    10.霍爾元件可以用來檢測磁場及其變化.圖甲為使用霍爾元件測量通電直導線產生磁場的裝置示意圖.由于磁芯的作用,霍爾元件所處區(qū)域磁場可看做勻強磁場.測量原理如乙圖所示,直導線通有垂直紙面向里的電流,霍爾元件前、后、左、右表面有四個接線柱,通過四個接線柱可以把霍爾元件接入電路.所用器材已在圖中給出,部分電路已經連接好.為測量霍爾元件所處區(qū)域的磁感應強度B;

    (1)制造霍爾元件的半導體參與導電的自由電荷帶負電,電流從乙圖中霍爾元件左側流入,右側流出,霍爾元件 ?。ㄌ睢扒氨砻妗被颉昂蟊砻妗保╇妱莞撸?/p>

    (2)在圖中畫線連接成實驗電路圖;

    (3)已知霍爾元件單位體積內自由電荷數為n,每個自由電荷的電荷量為e,霍爾元件的厚度為h,為測量霍爾元件所處區(qū)域的磁感應強度B,還必須測量的物理量有 ?。▽懗鼍唧w的物理量名稱及其符號),計算式B= ?。?/p>

    11.小明同學乘坐京石“和諧號”動車,發(fā)現車廂內有速率顯示屏.當動車在平直軌道上經歷勻加速、勻速與再次勻加速運行 期間,他記錄了不同時刻的速率,進行換算后數據列于表格中.在 0﹣600s這段時間內,求:

    t/s

    v/m?s﹣1

    30

    100

    40

    300

    50

    400

    50

    500

    60

    550

    70

    600

    80

    (1)動車兩次加速的加速度大小;

    (2)動車位移的大小.

    12.如圖所示,在半徑分別為r和2r的同心圓(圓心在O點)所形成的圓環(huán)區(qū)域內,存在垂直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在大圓邊界上A點有一粒子源,垂直AO向左發(fā)射一質量為m,電荷量為+q,速度大小的粒子.求:

    (1)若粒子能進入磁場發(fā)生偏轉,則該粒子第一次到達磁場小圓邊界時,粒子速度相對于初始方向偏轉的角度;

    (2)若粒子每次到達磁場大圓邊界時都未從磁場中射出,那么至少經過多長時間該粒子能夠回到出發(fā)點A.

     

    【物理——選修3-3】

    13.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p>

    A.大量氣體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速率有大有小,但是分子的速率按“中間多,兩頭少”的規(guī)律分布

    B.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溫度升高時,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大,氣體的壓強一定增大

    C.由于液體表面層分子間距大于液體內部分子間距離,液體表面存在張力

    D.空氣相對濕度越大時,空氣中水蒸氣壓強接近飽和汽壓,水蒸氣越慢

    E.用油膜法測出油分子的直徑后,要測定阿伏加德羅常數,只需再知道油的密度即可

    14.如圖所示,開口豎直向上的固定氣缸右側連一“U”形管氣壓計,在距氣缸底部1.2l處有一個卡環(huán),一質量為m的活塞可以在氣缸內卡環(huán)以上部分無摩擦滑動且不漏氣,在氣缸內封閉一定質量的氣體,當溫度為T0時,活塞靜止在距氣缸底部為1.5l處,已知大氣壓強恒為p0,氣缸橫截面積為s,不計“U”行管內氣體的體積,現緩慢降低缸內氣體的溫度,求:

    (1)當活塞缸接觸卡環(huán)時,氣體的溫度T1;

    (2)當氣壓計兩管水銀面相平時,氣體的溫度T2.

     

    物理——選修3-4

    15.在某種均勻介質中,S1,S2處有相距4m的兩個波源,沿垂直紙面方向做簡諧運動,其周期分別為T1=0.8s和T2=0.4s,振幅分別為A1=2cm和A2=lcm,在該介質中形成的簡諧波的波速為v=5m/s.S是介質中一質點,它到S1的距離為3m,且SS1⊥S1S2,在t=0時刻,兩波源同時開始垂直紙面向外振動,則t=0時刻的振動傳到S處的時間差為  ,t=10s時,S處質點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為  .

    16.某種液體的折射率為,在液面下有一可繞垂直紙面的軸O勻速轉動的平面鏡OA,OA的初始位置與液面平行,如圖所示,在液面與平面鏡間充滿自左向右的平行光線,若在平面鏡逆時針旋轉一周的過程中,有光線射入空氣中的時間為2s,

    求:(1)平面鏡由初始位置轉過多大角度時,光線開始進入空氣;

    (2)平面鏡旋轉的角速度為多大.

     

    物理——選修3-5

    17.已知氫原子第n級能量為En=,其中E1為基態(tài)能量,當用頻率為v0的光照射大量處于基態(tài)的氫原子時,在所發(fā)射的光譜中僅能觀測到頻率分別為v1,v2,v3,v4,v5,v6的六條譜線,且頻率由v1到v6逐漸增大,則v0= ??;當氫原子由第4能級躍遷到第2能級時發(fā)出的光子頻率為 ?。ńY果均用六種頻率之一來表示)

    18.如圖所示,靜置在水平地面的兩輛手推車沿一直線排列,質量均為m,人在極短時間內給第一輛車一水平沖量使其運動了距離l時與第二輛車相碰,兩車瞬間結為一體,以共同速度據繼續(xù)運動了距離l,與豎直墻相碰,反彈后運動停止,已知車與墻相碰損失80%的機械能,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阻力恒為車所受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為g,忽略空氣阻力,求:

    (1)兩車與墻碰后反彈的速度大小;

    (2)人給第一輛車水平沖量的大小.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選擇題:本大題公共8小題,每小題3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其中1、2、4、6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3、5、7、8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1.物理關系式不僅反映了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也確定了單位間的關系.現有物理量單位:m(米)、s(秒)、N(牛)、W(瓦)、C(庫)、A(安)、Ω(歐)和T(特),由它們組合成的單位與電壓單位V (伏)等效的是( ?。?/p>

    A.N/C B.C?T?m/s C.T?A?m D.

    【考點】3A:力學單位制.

    【分析】單位制包括基本單位和導出單位,規(guī)定的基本量的單位叫基本單位,由物理公式推導出的但為叫做導出單位.

    【解答】解:A、由電場力做功的公式W=qU,知U=,所以單位J/C與電壓單位V等效,故A錯誤;

    B、由F=qvB知,C?T?m/s是力的單位,是與牛頓N等效的,故B錯誤;

    C、由F=BIL可知,T?A?m是和力的單位牛頓等效的.故C錯誤;

    D、由P=可得U=,所以和電壓的單位等效的,故D正確;

    故選:D.

     

    2.如圖甲所示,兩物體A,B疊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對A施加一水平力F,規(guī)定向右為正方向,F隨時間t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兩物體在t=0時由靜止開始運動,且始終保持相對靜止,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p>

    A.第1s末兩物體的速度最大

    B.第3s內,兩物體向左運動

    C.第2s內,拉力F對物體A做正功

    D.第2s內,A對B的摩擦力向左

    【考點】37:牛頓第二定律;1E: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

    【分析】根據物體受力判斷物體的運動,根據受力的對稱性,判斷兩物體的運動情況;

    根據力與速方向的關系判斷功的正負;

    通過對整體加速度的變化,得知B物體加速度的變化,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出摩擦力的變化.

    【解答】解:A、在0﹣2s內整體向右做加速運動;2﹣4s內加速度反向,做減速運動,因為兩段時間內受力是對稱的,所以2s末的速度最大,4s末速度變?yōu)榱悖蔄錯誤;

    B、在0﹣4s內一直向前運動,然后又重復以前的運動,第3s內,兩物體向右運動,故B錯誤;

    C、第2s內,拉力F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拉力F對物體A做正功,故C正確;

    D、對整體分析,整體的加速度與F的方向相同,B物體所受的合力為摩擦力,故摩擦力的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相同,即與F的方向相同.

    所以第2s內,A對B的摩擦力向右,故D錯誤;

    故選:C.

     

    3.如圖所示,六個點電荷分布在邊長為a的正六邊形ABCDEF的六個頂點處,在B、F處的電荷的電荷量為﹣q,其余各處電荷的電荷量均為+q,MN為正六邊形的一條中線,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M,N兩點電場強度相同

    B.M,N兩點電勢相等

    C.在中心O處,電場強度大小為,方向由O指向A

    D.沿直線從M到N移動正電荷時,電勢能先減小后增大

    【考點】AG:勻強電場中電勢差和電場強度的關系;A6:電場強度.

    【分析】由題意可知,根據矢量疊加原理,則相當于等量的異種電荷分布;

    MN連線即為等量的異種電荷的中垂線,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分析出中垂線上的場強方向和大小.

    根據電場線與等勢線垂直,判斷電勢的高低.

    【解答】解:

    A、中間一組﹣q和+q電荷在MN兩處合場強大小相等,方向水平向左,最上邊一組正電荷在M點合場強為0,最下面一組在N點合場強為0,最上邊一組正電荷在N點合場強方向豎直向下,最下邊一組正電荷在M點合場強方向豎直向上,最上邊一組正電荷在N點合場強大小和最下邊一組正電荷在M點合場強大小相等,所以M、N兩點場強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A錯誤;

    B、若將正電荷從M點沿直線移動到N點,垂直MN方向上的電場力一直不做功,豎直方向上電場力先做負功,后做正功,由對稱性可知所做總功一定為零,所以MN兩點電勢相等,正電荷電勢能先增大后減小;故B正確,D錯誤.

    C、上下兩組正電荷共四個+q在O點合場強為0,中間﹣q和+q電荷在O點合場強大小為2,方向沿O指向﹣q方向,所以中心O點場強大小為2,方向沿O指向A方向,故C正確.

    故選:BC.

     

    4.如圖所示,勁度系數為k的彈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上端與一質量為m的小球相連,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用力F將小球緩慢上移,直到彈簧恢復原長.然后撤掉該力,小球從靜止開始下落,下落過程中的最大速度為v,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的速度最大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零

    B.撤掉力F后,小球從靜止下落到最大速度v的過程中,克服彈簧彈力做的功為﹣mv2

    C.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時,小球的加速度為零

    D.小球緩慢上移過程中,力F做功為

    【考點】6C:機械能守恒定律;37:牛頓第二定律.

    【分析】分析小球的受力情況,判斷其運動情況,從而確定其速度最大時彈簧的狀態(tài).速度最大時,小球的合力為零,由胡克定律和平衡條件求出此時彈簧壓縮量,再根據動能定理,即可求解克服彈簧彈力做的功;當速度最大時,彈簧的彈性勢能不為零,而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時,速度為零.

    【解答】解:A、撤掉該力,小球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過程中,受到彈簧向上的彈力和重力,彈力先小于重力,再等于重力,后大于重力,所以小球先向下加速后減速,當彈力等于重力時速度最大,此時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彈性勢能不為零.故A錯誤.

    B、小球速度最大時,有 mg=kx,得 x=.

    小球從靜止下落到最大速度v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則有:mgx﹣W克=mv2,解得克服彈簧彈力做的功:W克=﹣mv2,故B正確;

    C、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時,小球的速度為零,彈簧形變量最大,彈力大于重力,則加速度不為零,故C錯誤;

    D、小球處于平衡位置時,則有:mg=kx;小球緩慢上移過程中,拉力是變力,取平均值,根據做功表達式,則有:力F做功 W==,故D錯誤;

    故選:B

     

    5.宇航員在某星球表面以初速度2.0m/s水平拋出一物體,并記錄下物體的運動軌跡,如圖所示,O點為拋出點,若該星球半徑為4000km,萬有引力常量G=6.67×10﹣22N?m2?kg﹣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4.0m/s2

    B.該星球的質量為2.4×1023kg

    C.該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為4.0km/s

    D.若發(fā)射一顆該星球的同步衛(wèi)星,則同步衛(wèi)星的繞行速度一定大于4.0km/s

    【考點】4F: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48: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轉速.

    【分析】由平拋運動規(guī)律可求得重力加速度;再由萬有引力公式等于重力可求得星球質量;根據第一宇宙速度的定義可求得第一宇宙速度;并明確同步衛(wèi)星的速度.

    【解答】解:A、由平拋運動的分位移公式,有:

    x=v0t

    y=gt2

    聯立解得:

    t=1s

    g=4m/s2;

    該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4.0m/s2;故A正確;

    B、由=mg可得:

    M===9.6×1023kg;故B錯誤;

    C、由g=可得,v===4.0km/s;故C正確;

    D、第一守宙速度是繞星球表面運行的速度;而衛(wèi)星的半徑越大,則繞行速度越??;故同步衛(wèi)星的速度一定小于4.0km/s;故D錯誤;

    故選:AC.

     

    6.圖甲所示為驗證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實驗裝置,與電源連接的線圈Ⅰ中的電流i1按圖乙所示的規(guī)律變化,電流i1在線圈Ⅰ的 內部產生變化的磁場,該磁場磁感應強度B與線圈中電流i1的關系:B=ki1(其中k為常數).線圈II與電流傳感器連接,并通過計算機 繪制出線圈II中感應電流i2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若僅將i1變化的頻率適當增大,則能正 確反映i2﹣t圖象變化的是(圖中以實線和虛線分別表示調整前、后的i2﹣t圖象) (  )

    A. B. C. D.

    【考點】NF:研究電磁感應現象.

    【分析】大線圈Ⅰ與多功能電源連接,在每個時間段內電流隨時間均勻變化,則產生的磁場均勻變化,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判斷小線圈中電流的變化.當多功能電源輸出電流變化的頻率適當增大,則產生的感應電動勢適當增加.

    【解答】解: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得,E=NS,因為大線圈中每個時間段內電流均勻變化,則每個時間段內產生的感應電動勢不變,則小線圈中每個時間段內感應電流的大小不變.因為多功能電源輸出電流變化的頻率適當增大,則產生的感應電動勢適當增加,感應電流大小適當增加,變化的周期變?。蔇正確,ABC錯誤.

    故選:D.

     

    7.如圖所示,空間存在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E和垂直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B,在豎直平面內從a點沿ab,ac方向拋出兩帶電小球,不考慮兩帶電小球間的相互作用,兩小球電荷量始終不變,關于小球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p>

    A.沿ab,ac方向拋出的帶電小球都可能做直線運動

    B.B若沿ab做直線運動,則小球帶正電,且一定是勻速運動

    C.若沿ac做直線運動,則小球帶負電,可能做勻加速運動

    D.兩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均保持不變

    【考點】CM:帶電粒子在混合場中的運動.

    【分析】根據左手定則,結合正負電荷,可確定洛倫茲力的方向,再由受力平衡條件,即可確定是否可以直線運動,因速度影響洛倫茲力,因此是直線運動,必是勻速直線運動,同時由于電場力做功,導致小球的機械能不守恒.

    【解答】解:ABC、沿ab拋出的帶電小球,根據左手定則,及正電荷的電場力的方向與電場強度方向相同,可知,只有帶正電,才能平衡,而沿ac方向拋出的帶電小球,由上分析可知,小球帶負電時,才能做直線運動,因速度影響洛倫茲力大小,所以是直線運動,必然是勻速直線運動,故A正確,B正確,C錯誤;

    D、在運動過程中,因電場力做功,導致小球的機械能不守恒,故D錯誤;

    故選:AB.

     

    8.如圖所示電路中,電源E的內阻為r,R1、R2為定值電阻,R0為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各電表均為理想電表.已知r<R2電阻R1<R0.閉合開關S,當滑動變阻器的滑動觸頭P由變阻器的中點向左滑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p>

    A.電源內阻r消耗的熱功率先變大后變小

    B.電源的輸出功率先變小后變大

    C.V1的示數先變大后變小,V2的示數先變小后變大

    D.A1的示數不斷變小,A2的示數不斷變大

    【考點】BG:電功、電功率;BB: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分析】電阻R1的阻值小于滑動變阻器R0的最大阻值.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由中點向左滑動的過程中,變阻器左側電阻與R1串聯后與變阻器右側并聯的總電阻先變大后變小,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分析電路中的電流變化和路端電壓的變化,再由歐姆定律分析R2兩端電壓的變化,確定三個電表示數的變化.

    【解答】解:

    A、由題,電阻R1的阻值小于滑動變阻器R0的最大阻值,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變阻器的中點向左滑動的過程中,變阻器左側電阻與R1串聯后與變阻器右側并聯的總電阻先變大后變小,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知,電路中電流先變小后變大,電源的內電壓也變小后變大,則路端電壓先變大后變小,所以V1的示數先變大后變?。甐2測量R2兩端的電壓,R2不變,則V2的示數先變小后變大.并聯電壓U并=U﹣U2,先變大后變小,電阻R1所在支路電阻R1支路逐漸減小,所以電流I1增大,電流表A2示數增大;I2=I﹣I1,電流表A1示數變小,電源內部的熱功率P=I2r,因為電流I先變小后變大,所以電源內部的熱功率,先變小后變大,故A錯誤,CD正確.

    B、因為r<R2,所以外電阻總是大于內電阻的,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變阻器的中點向左滑動的過程中,變阻器左側電阻與R1串聯后與變阻器右側并聯的總電阻先變大后變小,所以電源的輸出功率先變小后變大,故B正確.

    故選:BCD

     

    非選擇題.

    9.某同學找到一條遵循胡克定律的橡皮筋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設計了如下實驗:

    (1)將橡皮筋的兩端分別與兩條細線相連,測出橡皮筋的原長;

    (2)將橡皮筋一端細線用釘子固定在豎直板上A點,在橡皮筋的中點O再用細線系一重物,自然下垂,如圖甲所示;

    (3)將橡皮筋另一端細線固定在豎直板上的B點,如圖乙所示.

    為完成實驗,下述操作中需要的是 BE?。?/p>

    A.橡皮筋兩端連接細線長度必須相同

    B.要測量圖甲中橡皮筋Oa和圖乙中橡皮筋Oa、Ob的長度

    C.A、B兩點必須在同一高度處

    D.要記錄圖甲中O點的位置及過O點的豎直方向

    E.要記錄圖乙中結點O的位置、過結點O的豎直方向及橡皮筋Oa,Ob的方向.

    【考點】M3: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分析】本實驗是通過作合力與分力圖示的方法來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需要測量合力與分力的大小,根據這個原理來選擇.

    【解答】解:A、橡皮筋連接的細繩要稍微長些,并非要求等長,故A錯誤;

    B、三條橡皮筯遵守胡克定律,要測量拉力可以通過測量橡皮筋的長度,得到橡皮筋的伸長量,研究拉力與伸長量的倍數來根據比例作力的圖示.故B正確;

    C、A、B兩點不必須等高,故C錯誤;

    D、記錄圖甲中O點的位置和O點的豎直方向不需要記錄,故D錯誤;

    E、要記錄圖乙中結點O的位置、過結點O的豎直方向及橡皮筋Oa,Ob的方向.故E正確;

    故選:BE

     

    10.霍爾元件可以用來檢測磁場及其變化.圖甲為使用霍爾元件測量通電直導線產生磁場的裝置示意圖.由于磁芯的作用,霍爾元件所處區(qū)域磁場可看做勻強磁場.測量原理如乙圖所示,直導線通有垂直紙面向里的電流,霍爾元件前、后、左、右表面有四個接線柱,通過四個接線柱可以把霍爾元件接入電路.所用器材已在圖中給出,部分電路已經連接好.為測量霍爾元件所處區(qū)域的磁感應強度B;

    (1)制造霍爾元件的半導體參與導電的自由電荷帶負電,電流從乙圖中霍爾元件左側流入,右側流出,霍爾元件 前表面?。ㄌ睢扒氨砻妗被颉昂蟊砻妗保╇妱莞?;

    (2)在圖中畫線連接成實驗電路圖;

    (3)已知霍爾元件單位體積內自由電荷數為n,每個自由電荷的電荷量為e,霍爾元件的厚度為h,為測量霍爾元件所處區(qū)域的磁感應強度B,還必須測量的物理量有 電壓表讀數U,電流表讀數I?。▽懗鼍唧w的物理量名稱及其符號),計算式B= ?。?/p>

    【考點】CO:霍爾效應及其應用.

    【分析】(1)磁場是直線電流產生,根據安培定則判斷磁場方向,再根據左手定則判斷負電荷的受力分析,得到前后表面的電勢高度;

    (2)通過變阻器控制電流,用電壓表測量電壓;

    (3)根據載流子受累積電荷的電場力和洛倫茲力而平衡列式,再根據電流的微觀表達式列式,最后聯立求解即可.

    【解答】解:(1)磁場是直線電流產生,根據安培定則,磁場方向向下;電流向右,根據左手定則,安培力向內,載流子是負電荷,故后表面帶負電,前表面帶正電,故前表面電勢較高;

    (2)變阻器控制電流,用電壓表測量電壓,電路圖如圖所示:

    (3)設前后表面的厚度為d,最終電子在電場力和洛倫茲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有:

    q=qvB

    根據電流微觀表達式,有:

    I=neSv=ne(dh)v

    聯立解得:

    B=

    故還必須測量的物理量有:電壓表讀數U,電流表讀數I;

    故答案為:

    (1)前表面;

    (2)如圖所示;

    (3)電壓表讀數U,電流表讀數I;.

     

    11.小明同學乘坐京石“和諧號”動車,發(fā)現車廂內有速率顯示屏.當動車在平直軌道上經歷勻加速、勻速與再次勻加速運行 期間,他記錄了不同時刻的速率,進行換算后數據列于表格中.在 0﹣600s這段時間內,求:

    t/s

    v/m?s﹣1

    30

    100

    40

    300

    50

    400

    50

    500

    60

    550

    70

    600

    80

    (1)動車兩次加速的加速度大?。?/p>

    (2)動車位移的大?。?/p>

    【考點】1E: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

    【分析】根據表格中的數據,通過速度時間公式求出兩段加速階段的加速度,根據速度時間圖線通過面積求出動車組的位移.

    【解答】解:(1)通過記錄表格可以看出,動車組有兩個時間段處于加速狀態(tài),設加速度分別為a1、a2.

    由a=,代入數據得:

    ,

    (2)通過作出動車組的v﹣t圖可知,第一次加速運動的結束時間是200s,第二次加速運動的開始時刻是450s.

    x2=v2t2=50×250=12500m

    所以x=x1+x2+x3=8000+12500+9750=30205m.

    答:(1)動車兩次加速的加速度值分別為0.1m/s2、0.2m/s2.

    (2)動車組位移的大小為30205m.

     

    12.如圖所示,在半徑分別為r和2r的同心圓(圓心在O點)所形成的圓環(huán)區(qū)域內,存在垂直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在大圓邊界上A點有一粒子源,垂直AO向左發(fā)射一質量為m,電荷量為+q,速度大小的粒子.求:

    (1)若粒子能進入磁場發(fā)生偏轉,則該粒子第一次到達磁場小圓邊界時,粒子速度相對于初始方向偏轉的角度;

    (2)若粒子每次到達磁場大圓邊界時都未從磁場中射出,那么至少經過多長時間該粒子能夠回到出發(fā)點A.

    【考點】CI: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

    【分析】(1)作出粒子運動規(guī)律,由幾何知識求出粒子的偏角.

    (2)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與粒子的周期公式可以求出粒子運動時間.

    【解答】解:(1)如圖1所示,粒子做勻速圓周運動,設初速度為v0,

    軌跡半徑為R==r,如圖所示:

    粒子將沿著AB?。▓A心在O1)運動,

    交內邊界于B點.△OO1B為等邊三角形,則∠BO1O=60°,粒子的軌跡AB弧對應的圓心角為∠BO1A=120°,

    則速度偏轉角為120°.

    (2)粒子從B點進入中間小圓區(qū)域沿直線BC運動,又進入磁場區(qū)域,

    經偏轉與外邊界相切于D點.在磁場中運動的軌跡如圖所示,

    粒子在磁場區(qū)域運動的時間:t1=3××T=2T,周期:T=,

    每通過一次無磁場區(qū)域,粒子在該區(qū)域運動的距離:l=2rcos30°=r,

    粒子在無磁場區(qū)域運動的總時間:t2=,

    代入:v0=,解得:t2=,

    則粒子回到A點所用的總時間:t=t1+t2=;

    答:(1)粒子速度相對于初始方向偏轉的角度為120°;

    (2)若粒子每次到達磁場大圓邊界時都未從磁場中射出,那么至少經過時間該粒子能夠回到出發(fā)點A.

     

    【物理——選修3-3】

    13.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p>

    A.大量氣體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速率有大有小,但是分子的速率按“中間多,兩頭少”的規(guī)律分布

    B.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溫度升高時,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大,氣體的壓強一定增大

    C.由于液體表面層分子間距大于液體內部分子間距離,液體表面存在張力

    D.空氣相對濕度越大時,空氣中水蒸氣壓強接近飽和汽壓,水蒸氣越慢

    E.用油膜法測出油分子的直徑后,要測定阿伏加德羅常數,只需再知道油的密度即可

    【考點】86: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88:分子運動速率的統計分布規(guī)律;9C:氣體壓強的微觀意義.

    【分析】分子的運動雜亂無章,在某一時刻,向著任何一個方向運動的分子都有,而且向各個方向運動的氣體分子數目都相等,分子的速率按“中間多,兩頭少”的規(guī)律分布;氣體壓強的大小跟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分子的密集程度這兩個因素有關;凡作用于液體表面,使液體表面積縮小的力,稱為液體表面張力.它產生的原因是液體跟氣體接觸的表面存在一個薄層,叫做表面層,表面層里的分子比液體內部稀疏,分子間的距離比液體內部大一些,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表現為引力.

    【解答】解:A、大量氣體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速率有大有小,但是分子的速率按“中間多,兩頭少”的規(guī)律正態(tài)分布,故A正確;

    B、氣體壓強的大小跟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分子的密集程度這兩個因素有關,若溫度升高的同時體積增大,壓強不一定增大,故B錯誤;

    C、由于蒸發(fā),液體表面層分子間距大于液體內部分子間距離,故液體表面存在張力,故C正確;

    D、空氣相對濕度越大時,空氣中水蒸氣壓強越接近飽和汽壓,壓強越大,水蒸發(fā)越慢,故D正確;

    E、用油膜法測出油分子的直徑后,可以計算單個分子的體積;要測定阿伏加德羅常數,需要知道摩爾體積,故要知道摩爾質量和密度;故E錯誤;

    故選:ACD

     

    14.如圖所示,開口豎直向上的固定氣缸右側連一“U”形管氣壓計,在距氣缸底部1.2l處有一個卡環(huán),一質量為m的活塞可以在氣缸內卡環(huán)以上部分無摩擦滑動且不漏氣,在氣缸內封閉一定質量的氣體,當溫度為T0時,活塞靜止在距氣缸底部為1.5l處,已知大氣壓強恒為p0,氣缸橫截面積為s,不計“U”行管內氣體的體積,現緩慢降低缸內氣體的溫度,求:

    (1)當活塞缸接觸卡環(huán)時,氣體的溫度T1;

    (2)當氣壓計兩管水銀面相平時,氣體的溫度T2.

    【考點】99:理想氣體的狀態(tài)方程;9K:封閉氣體壓強.

    【分析】(1)根據活塞平衡求得氣體壓強,降低溫度直至活塞剛接觸卡環(huán)的過程中,氣體做等壓變化,根據蓋﹣呂薩克定律求解出溫度;

    (2)然后體積保持不變,根據查理定律即可求出最后的壓強.

    【解答】解:(1)降低溫度直至活塞剛接觸卡環(huán)的過程中,氣體壓強不變,初態(tài):P1=p0+,V1=1.5ls,T=T0

    活塞剛接觸卡環(huán)時:P2=P1,V2=1.2 ls,T1=?

    根據蓋呂薩克定律有:

    (2)從活塞接觸卡環(huán)到液面相平的過程中,氣體等容變化,有:

    P3=P0,V3=1.2 ls,T2=?

    根據查理定律可得:

    所以:

    答:(1)當活塞缸接觸卡環(huán)時,氣體的溫度是0.8T0;

    (2)當氣壓計兩管水銀面相平時,氣體的溫度是.

     

    物理——選修3-4

    15.在某種均勻介質中,S1,S2處有相距4m的兩個波源,沿垂直紙面方向做簡諧運動,其周期分別為T1=0.8s和T2=0.4s,振幅分別為A1=2cm和A2=lcm,在該介質中形成的簡諧波的波速為v=5m/s.S是介質中一質點,它到S1的距離為3m,且SS1⊥S1S2,在t=0時刻,兩波源同時開始垂直紙面向外振動,則t=0時刻的振動傳到S處的時間差為 0.4s ,t=10s時,S處質點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為 2cm?。?/p>

    【考點】F6:波的疊加.

    【分析】波形勻速平移,先根據公式v=求解兩列波傳到S點的時間,再求解時間差;

    質點s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等于兩列簡諧波單獨傳播到S點引起位移的矢量和.

    【解答】解:由題意可知:SS2=5m;

    S1在t=0時的振動傳到S質點的時間:

    t1===0.6s

    S2在t=0時的振動傳到S質點的時間:

    t2===1s

    S1、S2在t=0時的振動傳到S質點的時間差為:

    △t=﹣=﹣=0.4s

    t=l0s時質點s按S1的振動規(guī)律已經振動了:

    △t1=t﹣t1=9.4s=(11+)T1;

    即t=10s時S1引起質點S的位移大小為:x1=A1=2cm;

    t=l0s時質點s按S2的振動規(guī)律已經振動了:

    △t2=t﹣t2=9s=(22+)T2

    即t=10s時S2引起質點S的位移為x2=0;

    =l0s時質點s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為S1和S2單獨傳播引起S位移的矢量和,

    故:x=x1+x2=2+0=2cm;

    故答案為:0.4s,2cm.

     

    16.某種液體的折射率為,在液面下有一可繞垂直紙面的軸O勻速轉動的平面鏡OA,OA的初始位置與液面平行,如圖所示,在液面與平面鏡間充滿自左向右的平行光線,若在平面鏡逆時針旋轉一周的過程中,有光線射入空氣中的時間為2s,

    求:(1)平面鏡由初始位置轉過多大角度時,光線開始進入空氣;

    (2)平面鏡旋轉的角速度為多大.

    【考點】H3:光的折射定律.

    【分析】(1)平面鏡的反射光射到水面時,若不發(fā)全反射,光線將射入空氣中.根據公式sinC=求出臨界角C.當入射角等于C時,恰好發(fā)生全反射.再結合平面鏡轉過的角度等于反射光線轉過角度的一半,進行求解.

    (2)由反射定律和幾何知識確定出人光線射入空氣平面鏡轉過的角度,由公式ω=求角速度.

    【解答】解:(1)設臨角為C,則sinC==

    可得 C=45°=

    設平面鏡由初始位置轉過Φ1角度時光線開始進入空氣,此時經平面鏡反射的光線在液面的入射角θ=C,如圖a所示.

    則Φ1==

    (2)平面鏡逆時針旋轉的過程中,經平面鏡反射的光線在液面的入射角先減小后增大,當增大到臨界角時,光線又不能射入空氣,如圖b所示,由幾何關系可得:Φ2=

    而ωt=Φ2﹣Φ2,聯立得:ω=rad/s

    答:

    (1)平面鏡由初始位置轉過時,光線開始進入空氣.

    (2)平面鏡放置的角速度是rad/s.

     

    物理——選修3-5

    17.已知氫原子第n級能量為En=,其中E1為基態(tài)能量,當用頻率為v0的光照射大量處于基態(tài)的氫原子時,在所發(fā)射的光譜中僅能觀測到頻率分別為v1,v2,v3,v4,v5,v6的六條譜線,且頻率由v1到v6逐漸增大,則v0= v6?。划敋湓佑傻?能級躍遷到第2能級時發(fā)出的光子頻率為 v3?。ńY果均用六種頻率之一來表示)

    【考點】J4:氫原子的能級公式和躍遷.

    【分析】本題的關鍵是明確發(fā)光的含義是氫原子從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根據能級圖,有6條光譜線說明原子最高能級在n=4能級,再根據氫原子理論可知,入射光的頻率應等于n=4能級時的頻率,然后再根據躍遷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大量氫原子躍遷時有6個頻率的光譜,這說明是從n=4能級向低能級躍遷.

    n=4能級向n=1能級躍遷時,hv6=E4﹣E1

    n=3能級向n=1能級躍遷時,hv5=E3﹣E1

    n=2能級向n=1能級躍遷時,hv4=E2﹣E1

    n=4能級向n=2能級躍遷時,hv3=E4﹣E2

    n=3能級向n=2能級躍遷時,hv2=E3﹣E2

    n=4能級向n=3能級躍遷時,hv1=E4﹣E3

    當用頻率為v0的光照射大量處于基態(tài)的氫原子時,則有:v0=v6;

    當氫原子由第4能級躍遷到第2能級時發(fā)出的光子頻率為v3,

    故答案為:v6,v3.

     

    18.如圖所示,靜置在水平地面的兩輛手推車沿一直線排列,質量均為m,人在極短時間內給第一輛車一水平沖量使其運動了距離l時與第二輛車相碰,兩車瞬間結為一體,以共同速度據繼續(xù)運動了距離l,與豎直墻相碰,反彈后運動停止,已知車與墻相碰損失80%的機械能,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阻力恒為車所受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為g,忽略空氣阻力,求:

    (1)兩車與墻碰后反彈的速度大??;

    (2)人給第一輛車水平沖量的大小.

    【考點】52:動量定理;53:動量守恒定律.

    【分析】(1)車與墻壁碰撞后運動的過程中只有摩擦力做功,由動能定理即可求出反彈的速度大??;

    (2)人給第一輛車水平沖量的轉化為車的動量,之后車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減速運動,直到與第二輛車發(fā)生碰撞.碰撞后兩車瞬間結為一體,可知有能量的損失而沒有動量的損失,所以可以使用動量守恒定律寫出碰撞前后的速度關系,最后的階段兩車一起減速.根據各階段小車受力的特點,使用動量定理、動能定理以及動量守恒定律即可求解.

    【解答】解:(1)車與墻壁碰撞后做減速運動,設碰撞后的速度大小為v,由動能定理可得:

    得:v=②

    (2)選擇向右為正方向,設第一輛車的初速度為v0,與第二輛車碰撞前的速度為v1,碰撞后的速度為v2,第一輛車減速的過程中:

    兩輛車碰撞的過程中動量守恒定律,則:mv1=2mv2④

    碰撞后車向右運動的過程中,只有摩擦力做功,則:⑤

    由動量定理可得,人給第一輛車水平沖量的轉化為車的動量,則:

    I=mv0⑥

    聯立以上方程得:I=

    答:(1)兩車與墻碰后反彈的速度大小 是;

    (2)人給第一輛車水平沖量的大小是.

     

    2017年6月8日

    第1頁(共30頁)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